魯肅死后誰代替了他的位置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東吳上下都以為繼任都督非呂蒙莫屬,孫權卻下令,由從事中郎將嚴峻代替陸遜,擔任都督,率兵一萬鎮守陸口。當命令傳來,呂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軍中將領更是議論紛紛。那嚴峻何人,有什么資格可以擔任東吳軍隊統帥呢?
依據《三國志》記載,嚴峻本是安徽彭城人,從小就喜歡儒學,對儒家的經典非常了解,在天下大亂之時避亂江東,和諸葛瑾、步騭等人關系很好,是東吳文臣中的佼佼者。
嚴峻本是一文人,不了解什么軍事。那孫權為什么還要派嚴峻接替魯肅呢?
嚴峻被指派代替魯肅,他的一些親友紛紛來道喜,可是他百般推辭,不接受大家的祝賀,并且一再向孫權上表,表示自己“樸素書生,不閑軍事”,要辭掉職務。孫權不同意,希望嚴峻不要客氣。嚴峻天天來找孫權,說話之間,眼淚都流下來了。看到嚴峻如此為難,孫權才下令改任虎威將軍呂蒙接任。大家一看,紛紛贊賞嚴峻“能以實讓”,了不起。
“能以實讓”,什么意思?就是說,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嚴峻根本沒有資格接替魯肅,嚴峻推辭,只不過是依據事實,辭讓職務罷了。那么,孫權為何要做出這樣一個荒唐的決定呢?
孫權這么做大有深意,最主要的意思,就是打壓呂蒙。呂蒙是東吳重臣,對孫權忠心耿耿,為什么還要打壓呢?這就要提到呂蒙的兩位前任,周瑜和魯肅了。
在周瑜時代,孫權名義上是東吳之主,在軍中,實際上的最高指揮者卻是周瑜。孫權接替兄長孫策的權力之時,人心浮動,江東不寧。周瑜率領大軍回吳郡奔喪,然后長時期駐扎在吳郡。周瑜是為了保護孫權,捍衛孫權,可是孫權未免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傀儡。名為東吳之主,卻要倚仗周瑜的支持。
當曹操率領大軍征討江東,張昭等人力主投降。雖然有部分武將主張作戰,但也心中猶豫,不知道是成是敗。可是周瑜回來,文臣也好,武將也好,紛紛前往拜會,希望他一語定乾坤。殿前大會時,周瑜慷慨激昂陳訴滅曹大計,孫權于是表態作戰。
大敗曹軍之后,周郎威名更是傳遍天下。劉備和曹操更是別有用心地告訴孫權,周瑜才智卓絕,絕對不會久居人下,假惺惺的提醒孫權小心提防周瑜。雖說孫權知道周瑜未必有謀反之心,可是周瑜實在功高震主。因此,在周瑜的晚年,孫權對周瑜一再壓制,多次拒絕周瑜要殺劉備,奪荊州的計劃。
周瑜之后的魯肅呢?魯肅比之周瑜,在江東的威望要小一些。可是,魯肅和周瑜本就是多年好友,長年輔佐周瑜,熟悉軍務。雖然是文人出身,卻深得東吳眾將推崇。赤壁之戰前,眾說紛紜之時孫權難以決斷之時,是魯肅告知孫權,眾人皆可以投降,唯獨孫權不可投降。孫劉聯盟也是由魯肅一力促成,三分天下,魯肅功莫大焉!
可是,孫權和魯肅也有矛盾,矛盾的根源就是雙方對孫劉聯盟的態度不同。魯肅主張孫劉聯盟不是一時之需,而是長遠謀劃。由于魯肅的力挺,劉備才得以順利借走荊州(江陵)。孫權呢,在困境中就希望聯盟,借助劉備的力量對抗曹操。可是一旦形勢有利,孫權就想咬劉備一口。
孫權是個實用主義者,魯肅的目光更加長遠。魯肅的儒者氣質,也使得魯肅有些心慈手軟。孫權三十出頭,野心勃勃,哪里會安分。可是就算是孫權對魯肅不滿,對孫劉聯盟的策略不滿,可是只要魯肅在世,孫權就無法乾綱獨斷。
于是,孫權渴望能夠有一支完全聽從自己指揮的軍隊,希望能夠有一位完全服從自己調遣的將軍。呂蒙就是最好的人選。
呂蒙在赤壁之戰后就迅速成長起來,青年時期的呂蒙殘忍好殺,不務學業,由于孫權的勸告,呂蒙開始學習兵法。一段時間之后,魯肅拜訪呂蒙,交談之后大驚失色,說:“非復吳下阿蒙!”呂蒙的回答更是精彩:“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呂蒙成為當時東吳最優秀的軍事家和謀略家。建安十八年(213)年,呂蒙率領七萬吳軍,大敗號稱四十萬的曹軍,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是,就算是呂蒙再能打,也需要對孫權絕對的忠誠。雖然說在逍遙津之戰時,呂蒙拼死守護孫權,忠肝義膽可鑒日月。但是,孫權不但要向呂蒙表示,自己可以隨意升遷、罷黜呂蒙,更向整個東吳軍民表示,自己才是東吳軍政的最高指揮者。
于是,孫權在魯肅去世之后,沒有直接任命最合適、最有人氣的呂蒙接任。
孫權為何選擇嚴峻呢?萬一嚴峻不主動辭職,孫權怎么下臺?原來,孫權選擇嚴峻也是早有打算。嚴峻此人,“性質直純厚,其於人物,忠告善道,志存補益”。孫權就是看中了嚴峻為人質樸,忠厚老實,對人從來沒有壞心眼,總是想著幫助別人。像這樣的人,怎么會貪戀權位,怎么會占著那個不屬于自己的官位呢?
從呂蒙開始,孫權結束了周瑜時代、魯肅時代,開始了漫長的孫權時代。
世界之最 www.kgnhyy.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