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之役的歷史影響
目錄
寧夏之役
寧夏之役即鎮壓哱拜之亂,是萬歷三大征之一。哱拜于萬歷二十年(1592年)二月十八日糾合其子承恩、義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叛亂。三月四日,副總兵李昫奉總督魏學曾檄,攝總兵事進剿,但叛軍甚強。此后,明朝調麻貴馳援。四月,又調李如松為寧夏總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國楨監軍,統遼東、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進行圍剿。七月,麻貴等搗毀套部大營,追奔至賀蘭山,將其盡逐出塞。各路援軍在代學曾為總督的葉夢熊的統帥下,將寧夏城團團包圍,并決水灌城。又施反間計,使哱拜集團內部發生火并,李如松攻破大城后又圍哱拜家,哱拜自縊,哱承恩等被擒。至此,哱拜之亂全部平息。
歷史背景
哱拜原為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積功升都指揮。萬歷初為游擊將軍,統標兵家丁千余,專制寧夏,多蓄之命。萬歷十七年,以副總兵致仕,子哱承恩襲職。
十九年,火落赤等部犯洮河告急,哱拜自請率所部三千人往援,至金城,見各鎮兵皆出其下,歸途取路塞外,各少數民族的兵將也都遠遠地避開他,因此更加驕橫,有輕視中外之心。巡撫黨馨(xīn心)幾次對他施加壓力,并以冒領軍餉罪彈劾他,哱拜便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率部發動叛亂。 影響 寧夏之役費餉金幾二百萬。 后任寧夏巡撫楊應聘說:“壬辰兵燹,遂舉二百年之所經營者,蕩然如同草味。” 此次兵亂,歷時8個月,經反復鎮壓到年底才艱難平息兵變中城堡、水利設施、民宅被破壞,百姓在戰亂中無辜慘遭殺害,中衛以及整個寧夏地區人民遭受了巨大災難。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