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王錫爵是個怎樣的人
王錫爵,生于明嘉靖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1534年8月30日),卒于萬歷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611年2月11日)。字元馭,號荊石,明代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今屬江蘇太倉)人。
王錫爵出身名門望族太原王氏。先祖在元末“紅巾起義”中,為躲避戰火,棄官逃到江南。后代其中一支,弘治年間進入太倉。祖父王涌善于經營成為,當時太倉巨富。其父王夢祥早年中秀才,入過南監為監生。后因官司糾紛,被迫棄儒經商操持家業,但立志把兩個兒子培養成材。
王錫爵不負父祖之望,嘉靖四十一年會試名列第一(會元),廷試名列第二(榜眼)。后來其子王衡在順天鄉試名列第一,在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高中進士及第第二名,被時人譽為“父子榜眼”。王錫爵的后代不乏科場得意者,其家族延續到清代成為名符其實的簪纓世家。
王錫爵在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遷詹事府右諭德、國子祭酒、詹事、禮部右侍郎、文淵閣大學士。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為內閣首輔。萬歷二十二年,辭官致仕,仍一再被皇帝相召。萬歷三十八年,王錫爵終老于太倉老家,贈太保,謚號文肅,著有《王文肅公全集》55卷。
王錫爵在任期間,發生了日寇侵略朝鮮,朝廷紛爭,是戰還是不戰?王錫爵看穿了日本以朝鮮為跳板,真實目的在于侵略大明王朝的實質,力主對日本一戰。最后在他的運籌之下,大明戰而勝之,徹底的斬斷了日寇侵略中國的妄想。主要成就
王錫爵仕途三十余載,入閣多年,還擔任過首輔。王錫爵一生勤于政務,他的主要成就也就反應在政治上。申時行曾評價王錫爵的勤政之舉,認為王錫爵在擔任不到兩年的首輔中處理的政務比他這個前任首輔在近十年內處理的事務還要多出數倍,感嘆王錫爵的敬業。
王錫爵的大的政治成就,主要體現:一、力主對倭一戰,保證大明外部環境的安全。二、防治災害,救護民眾。三、對皇帝貽政和朝臣結黨互攻,政令不通的擔心,并為之改革。人物評價
明代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今上(指萬歷帝)輔相中,以予所知,持身之潔、嫉惡之嚴,無如王太倉相公(即王錫爵)。
《明史》之《王錫爵傳》評:錫爵在閣時,嘗請罷江南織造,停江西陶器,減云南貢金,出內帑振河南饑,帝皆無忤,眷禮逾前后諸輔臣。其救李沂,力爭不宜用廷杖,尤為世所稱。個人作品
文集文稿
王錫爵家有“賜書堂”,其收藏頗豐,書畫甚富。王錫爵著有《奏草》二十三卷、《牘草》十八卷、《文草》十二卷加《附錄》兩卷合編成《王文肅公文集》五十五卷,分別收錄于《四庫存目叢書》135、136和《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7、8。
書法作品
王錫爵筆法秀穎,依稀有翡翠蘭苕狀,著名的書法家董其昌稱他“深于書。書尤深于唐碑。晚年猶懸碑刻滿四壁,特不欲以書名耳。小楷清整秀勁,大可徑寸者尤骨重脈和。”世界之最 www.kgnhyy.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